体育教研部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 

本站位置: 丹麦体操 >> 正文
快速返回  
浏览文章  【发布时间: 2012-05-06 20:20】  【点击数: 】【字号: 】 【我要打印


丹麦体操

体操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,尤其是基本体操在我国早已有之。它出之于古人向大自然作斗争、求生存的需要,是由自然动作提炼出来的,经过长期的改进和不断提高而演变出来的。

中国体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:即强身祛病的体操和民间艺术所包含的体操。据《路史》记载,原始社会末期,阴康氏创造了“消肿舞”,以舞除病,其动作近似于今日的徒手体操。在古代医书《黄帝内经》(约成书于战国时代)中也谈到了用“导引术”治疗各种疾病。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的一批“导引图”有40多幅,可分为三类:即模仿动物的体操、治疗疾病的体操和以动物命名的体操。东汉末年,名医华佗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,模仿动物的形象,根据它们的习性特征,编排了“五禽戏”。北宋医学家又创编了“八段锦”、“十二段锦”,到了明代有出现了“易筋经”。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健身祛病的体操,大部分是徒手体操和技巧动作,其特点是:重练筋骨,吹吻呼吸,生动形象,讲求实效。

1840年以后,近代体操开始由日本和北欧传入中国,其中有德国的杨氏体操,瑞典的林氏体操和丹麦的布克氏体操。当时主要是在一些教会学校里开展。

18世纪70年代—80年代产生的德国体操的特点是重视大肌肉群的活动;动作多次重复,整齐划一;无固定程序;培养战斗精神,以适应军事需要。

19世纪处初产生了瑞典体操,它主要适应于儿童与成人,其中又可分为4类,即教育体操、军事体操、医疗体操和美学体操。

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丹麦体操,弥补了德国和瑞典体操的不足,其特点是动作轻松活泼,避免机械呆板,动作无定式;动作多,编排连贯,有韵律、有节奏,动作舒展大方;动作讲求弹性、机敏、柔韧,培养正常体态和肌肉的协调性,注重全面发展。

丹麦体操属于基本体操的一个流派。其宗旨是增进健康,目标是取代竞技体操。

丹麦体操源于生活,内容丰富,动作形象、生动富有趣味,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;丹麦体操关注人的健康,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重在良好锻炼习惯的培育。丹麦体操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,编排出不同的极有针对性的动作组合,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;

  • 1993年9月29日,日本丹麦体操研究会会长外园一人来我校讲学。我校正式成为日本丹麦体操研究会中国大连分会。

  • 1994年11月,日本丹麦体操研究会邀请我校王贵金等四名同志前往日本访问。

  • 1999年11月10-18日,靳秋蓉、崔瑞华、姜媛媛三人去日本大板庆祝日本丹麦体操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活动

  • 2001年9月15日,日本神户女子大学教师二人、学生九人来我校的学术交流。

  • 2004年10月26日,全体教职工参加“日本-丹麦体操研究会”会长外园先生及随团人员的关于“健康、长寿、健身”报告、座谈及健身表演活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编辑:于海强

DownloadFile | SiteSearch | Site Map
Total Visists:
CopyRight (c) 2011,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DMU
Design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